美國的拉斯維加斯有些特色會讓人聯想到動物園──街道上游盪的人群、各色人種身穿色彩艷麗的服裝、大庭廣眾之下的野性呼喚…而每年一月的國際消費性電子展(CES)期間,這種感覺都會變得更加強烈──也許是因為一個個的參展攤位更像是動物園景象的關係。
那些參展商都有像是動物園中那些圈養動物的茫然神態,被限制在一個狹小空間內,小得難以保證其身心健康;每個人都看起來精神不濟或毫無生氣…而最糟糕的是,就像是動物園裏的動物一樣,他們看起來都很「不自然」。
所以現在我終於了解,動物園裡的動物要是出現在現實生活會是怎樣。動物園裏面的動物行動遲緩、蓬頭垢面,或者躲在水泥籠子裏呼呼大睡,然而在這個包括Discovery、國家地理頻道、動物星球等播放的節目都已經開始邁向高畫質的時代,我們都曾在電視上飽覽動物們多采多姿的生活──魚鷹俯衝向大海叼起銀魚、然後拍動泛著光芒的翅膀消失在陽光裏;還有北極熊跳進冰洋打算捕捉白鯨…
唉…當我們去動物園時,根本看不到什麼新鮮事物,而CES也是如此。
正如我親眼所見,CES首日是冗長乏味的記者會,而第二天則是「專題演說」,然後第三天、第四天…都差不多;我努力地想著1967年以來消費性電子領域中的新發明…然而這些讓14萬人齊集「Sin City (拉斯維加斯別名)」、引頸期盼的光輝成果,最後僅被歸結為六類家用產品──電話、電視、唱片專輯、高傳真(hi-fi)、照相機與家庭電影?
等等…你可能會說,那GPS怎麼樣?而我的回答是:別傻了!你沒聽過Telstar (通訊衛星)嗎?從第一屆CES以來的41年裏,舊玩意兒都有了新媒介和新技術,他們的“機型外觀”進化了,從類比走向數位,從金屬導線變成了光纖,又變成了無線,但基本上根本就是同樣的東西。
總之就是:電話、電視、唱片專輯、高傳真(hi-fi)、照相機與家庭電影。
消費性電子協會(Consumer Electronics Association)的終身總裁Gary Shapiro,在CES上致開幕辭時即警告說,他那像動物園一樣的產業正面臨絕種的威脅。Shapiro的演說詳述了這種可怕的危險,並表示在他們在能夠遷移到耶誕假期前的「肥沃之土」前,美國國會可望消滅“自由貿易(free trade)”並殺死數以千計的無辜產品。
對此我一笑置之;在2008年的美國掠奪性資本主義(predatory capitalism)世界擔心自由貿易,有點像在全球結婚率最高的國家中、最熱衷結婚的城市裡高唱“捍衛婚姻”。而Shapiro並沒有提到,有不少消費性電子種類已經像是原始生物那樣消失了。
至少有20年了,美國境內沒有生產過一台電視;諸如Samsung和LG等CES參展大廠,過去被視為「低價韓國貨生產商」,但現在他們是最先進HDTV供應商。這讓我想到,如果稍微少一些“自由貿易”,而Shapiro能多努力一點,則Admiral、Zenith和Curtis- Mathes等美國本土廠牌,就不會發出這些過時和愚蠢的言論。
雖然提出了有關絕種與對“自由貿易”的批評,Shapiro在CES的主要任務是炒熱氣氛;他齜牙咧嘴、蹦蹦跳跳,熱情有勁地預告六種“未來重點產品”,並介紹了Bill Gates、Nick Negroponte等業界重量級人物,舉動有點像是嗑了藥似的。
看了一會Shapiro的表演之後,我開始對這個人產生惻隱之心…他看起來確實顯得老了一歲,鬢角的白頭髮多了一點、有些憔悴;也許他也開始厭倦了──厭倦了推銷這些新瓶裝舊酒的技術、老狗變的新把戲?如果他真的倦了,這也是他應得的。
在一場Philips的記者會上,該公司的講者談論有關「使用者體驗」的陳腔濫調,讓我的筆記越記越沒力。他們說希望讓消費者擁有自己的「風格」,而且他們將讓這種風格更智慧、輕薄與「女性化(feminine)」。
避開談論平面電視的像素、解析度等通常較穩當的議題,他們將焦點集中在電視機的設計,並且用了幾張有清涼美女的幻燈片,強調希望消費者看他們家的電視將是一種令人陶醉、且可完全融入的、充滿感情的體驗,並號稱他們的產品擁有「難以置信的獨特設計」。
而我,專心地看了每一張簡報幻燈片,沉浸其中…然後終於從那些清涼照片裡面歸納出了重點,我的筆記本上潦草地寫著:「圓角(round corners)」──這就是一年一度拉斯維加斯大拜拜的盛況;穿著絲襯衫的荷蘭人談論有著圓角的矩形(電視機),好像他們是花花公子雜誌的創辦人 Hugh Hefner一樣。
而在同時,就像那些在動物園裡的無助動物一樣,沒有人喊出隨著CES一天天過去而逐漸逼近的一個問題──你到底何時要逃出去?
(參考原文: Commentary: Observing the herd at CES)
(本文作者David Benjamin為來往美國與歐洲的小說家、新聞工作者,不定期為美國版EETimes撰寫科技專欄,不過通常是以「反科技」的觀點出發。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